辛卯1891首春招同赖俊臣徐炯尔赖远澜苏祥其王师竹林行仁游玉枕山由大仙岩抵碧云寺题壁①
携朋如作竹林游,布袜青鞋兴致幽。
岩翠滴人双袖湿,海光朝佛一龛收。
三更啸月猿归洞,半榻眠云鹤共楼。
尚有向平心事在,名山未敢久淹留。
岩翠滴人双袖湿,海光朝佛一龛收。
三更啸月猿归洞,半榻眠云鹤共楼。
尚有向平心事在,名山未敢久淹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和朋友一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表达了热爱自然、向往自由但又牵挂现实生活的复杂心情。
开头两句写作者和朋友们像古代竹林七贤那样结伴出游,穿着简朴的布鞋,心情轻松愉快。这里用"竹林游"的典故,暗示这是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山中美景:岩石上的青翠仿佛能滴湿衣袖,海天佛光都被收进小小的佛龛中。夜里猿猴在月光下回洞,清晨与仙鹤同卧云间。这些画面充满仙气,用"猿归洞"、"鹤共楼"的意象营造出远离尘世的意境。
最后两句转折:虽然玩得很开心,但心里还惦记着像古代向长(向平)那样的人生理想(指完成子女婚嫁等家庭责任),所以不敢在山上久留。这反映了作者既向往山水之乐,又无法完全放下现实责任的心态。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把一次普通的春游写得仙气飘飘,最后又落回现实,让人感受到古代文人"既要…又要…"的矛盾心理,非常真实动人。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