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道士在山中隐居修行的生活场景,充满了仙风道骨的意境。
前两句写诗人悠闲地敲开道士的柴门,两人畅谈修道真谛直到日落。这里"消摇"是悠闲自在的意思,"真机"指修道的奥秘。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道观环境:烟雾缭绕的花岛上青牛静卧,访客散去后仙鹤独自归来。清澈的丹井倒映着小小的天空,玉坛边凉风习习,磬声若有若无。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远离尘嚣、清幽脱俗的氛围。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他想趁闲暇学习飞升成仙的法术,但深知世间能得道的人实在太少。"九土"指人间,"茫茫"暗示修道之路的渺茫难寻。
全诗通过宁静的山居景象,表达了人们对超脱凡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人用青牛、仙鹤、丹井等道家意象,将普通的山居生活写得仙气飘飘,让读者感受到修道生活的神秘与美好。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