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里游子思乡的细腻情感,通过几个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深深的孤独与愁绪。
前两句写景:"半亭凉月落花香"——月光斜照半座亭子,凋落的花瓣还带着余香;"剪剪轻风飐烛光"——微风吹得烛火轻轻摇曳。这两个画面一静一动,用月光、落花、微风、烛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营造出春夜特有的静谧与微凉。特别是"剪剪"这个叠词,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春风像剪刀般轻柔拂过的触感。
后两句抒情:"杜宇一声春梦醒"——杜鹃鸟的啼叫惊醒了春梦;"乡心千里客愁长"——远在千里之外的思乡之情让旅人的愁绪更加绵长。杜鹃的叫声在古诗中常代表思乡(传说杜鹃啼叫像"不如归去"),这里用鸟鸣打断梦境的手法,自然引出游子深藏的乡愁。最后"乡心"与"客愁"直接点明主题,两个"千"字和"长"字的搭配,让愁绪有了空间上的遥远和时间上的绵长感。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情绪具象化:用月光亭影写孤独,用落花微风写时光流逝,用鸟鸣惊梦写突然涌上的乡愁。四句话就像四个电影镜头,由远及近,从外界环境写到内心感受,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春夜里,一个独在异乡的人对着烛火出神时的心境。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