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石先辈归宣州

名随春色远,湖外已先知。花尽方辞醉,莺残是放时。
天寒千尺岳,颔白半联诗。笋蕨犹堪采,荣归及养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谢石在春末归乡的场景,充满对自然与亲情的温暖赞美。

前两句"名随春色远,湖外已先知"说谢石的名声像春色一样传播得很远,连湖边的人都早已知晓。这里用春色比喻名声,显得清新自然。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送别时的情景:"花尽方辞醉"写他们在春花凋谢时才结束欢聚的酒宴;"莺残是放时"说连黄莺都唱累了,正是放友人归去的好时机;"天寒千尺岳"描绘高耸的山岳带着寒意;"颔白半联诗"写友人白发微点着头,吟诵着未完成的诗句。这些画面既展现春末夏初的景物特征,又暗含对岁月流逝的淡淡感慨。

最后两句"笋蕨犹堪采,荣归及养期"最有人情味:说现在家乡的竹笋和蕨菜正鲜嫩可采,你光荣归乡正好赶上奉养父母的时机。这里通过时令野菜点明归乡的恰当时机,把功成名就与孝顺父母自然结合,体现了中国人最看重的"衣锦还乡"情怀。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将送别、景物、孝道融为一体,没有夸张的修辞,就像一幅用淡墨绘就的春归图,让读者在寻常事物中感受到深厚的情谊与人生智慧。最打动人心的,是最后把个人成就与家庭温情完美结合的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