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

春耕恒苦迟,夏旱乃独早。
青青田中稼,忽忽同秋草。
雨露久消歇,泉源亦枯槁。
天高多惊风,赤日行杲杲。
微生恒寡欲,衣食宜有道。
劳力冀所资,遘凶岂云好。
古人九年备,捐瘠得善保。
孰能澹无营,饮水以终老。

现代解析

这首《春耕》诗通过描绘农耕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无奈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分析:

春耕的艰辛

诗的开头“春耕恒苦迟”,说明了春耕时节的漫长与劳苦。春耕本来就应该尽早开始,但这里的“苦迟”表达了农民们对于春耕迟迟未开始的无奈和期望。

夏旱的来临

紧接着“夏旱乃独早”,写出了夏旱提前到来的情形。夏旱通常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如果旱季提前,对农作物的影响是巨大的。

农作物的改变

“青青田中稼,忽忽同秋草”,这里的农作物原本是生机勃勃的青色,却在突变中迅速变成如同秋天一样枯黄的草。这形象地描绘了农作物因干旱而迅速枯萎的状态,显得非常凄凉。

自然条件的恶劣

“雨露久消歇,泉源亦枯槁”,进一步说明了自然条件的极度恶化。雨水和泉水干涸,使得原本依赖雨水和地下水灌溉的农作物失去了生长的条件。

天气的恶劣

“天高多惊风,赤日行杲杲”,则描写了恶劣天气的表现,高空中经常有突如其来的强风,赤日炎炎,晴空万里。这样的天气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农民的朴素愿望

“微生恒寡欲,衣食宜有道”,表达了农民们朴实无华的愿望。他们生活简朴,希望穿衣吃饭的办法能够合理、健康。

面对不幸的现实

“劳力冀所资,遘凶岂云好”,说明了农民们辛勤劳动,希望有好的收获,但遭遇不幸时却觉得再好的努力也难有好结果。

古人的智慧

“古人九年备,捐瘠得善保”,古人的智慧在于提前九年储备食物,以应对灾害,从而避免饥饿和疾病的侵袭。

淡泊名利的态度

“孰能澹无营,饮水以终老”,强调了淡泊名利、简朴生活的精神。有些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即使生活简单也能怡然自得,享受每一天的生活。

总结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耕的艰辛、夏旱的威胁、自然条件的恶劣、农民的辛勤和无奈,以及古代智慧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的一种深刻感悟。它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保持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平和是非常重要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