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四明山

四明缅何处,窅渺望仙阁。
云溪路周遭,岑崿势奔错。
出城亘百里,入谷越万壑。
冰泉皓凝冱,飞栈屡错锷。
阴阴霜厓蔽,浩浩雪风作。
昼夜递光明,天翠色相薄。
访谢情自钟,怀张兴谁托。
徒瞻福地赏,未诣洞天乐。
日精谁能餐,虹丹安可获。
远游多慕思,仿佛蹑乘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深入四明山寻仙访道的旅程,充满了对自然奇景的赞叹和对仙境的向往。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进山之路的险峻神奇。诗人远远望见云雾缭绕的仙阁,进山的路像缠绕在云溪之间,山峰像奔跑的野兽般交错耸立。离开城市后穿越百里山路,进入山谷要越过万道深沟,展现出大山磅礴的气势。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具体描写山中奇幻景象。冰冻的泉水像凝固的玉石,高悬的栈道像锋利的刀刃交错。幽暗的霜崖遮蔽天光,浩荡的雪风呼啸而过。最神奇的是这里昼夜都泛着特殊的光辉,青翠的山色与天光相互晕染,营造出仙境般的氛围。

第三部分(后八句)抒发寻仙不得的感慨。诗人怀着对谢灵运(南朝山水诗人)的敬仰而来,却找不到可以托付情怀的知音。虽然看到了福地美景,却没能体验到真正的仙境之乐。他感叹:谁能吃到传说中的日精(仙药)?哪里能找到彩虹炼成的仙丹?远游虽然充满向往,但终究只能像踩着草鞋般徒劳追寻。

全诗通过"实景虚写"的手法,把真实的山景与想象中的仙境交融,在壮丽的自然描写中渗透着求仙不得的惆怅。最精彩的是对山中光影的描写"昼夜递光明,天翠色相薄",短短十个字就勾勒出山中奇幻的光色变幻,这种超现实的视觉体验正是诗人心中仙境的投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