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菊
老夫山居花绕屋,南斋杏花北斋菊。
青春二月杏花开,抱瓶醉卧锦绣堆。
凉秋九月菊花发,自折寒枝插华发。
湘累落英曾几何,陶令东篱未是多。
吾家满山种秋色,黄金为地香为国。
就中更有一丈黄,霜葩月蕊耿出墙。
饮徒亡酒寻不得,寻得一身花露香。
如今小寓咸阳市,有口何曾问花事。
百钱担上买一株,聊伴诗人发幽意。
青春二月杏花开,抱瓶醉卧锦绣堆。
凉秋九月菊花发,自折寒枝插华发。
湘累落英曾几何,陶令东篱未是多。
吾家满山种秋色,黄金为地香为国。
就中更有一丈黄,霜葩月蕊耿出墙。
饮徒亡酒寻不得,寻得一身花露香。
如今小寓咸阳市,有口何曾问花事。
百钱担上买一株,聊伴诗人发幽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爱花老人的生活故事,分三个部分层层递进:
1. 山居花事(前12句)
老人住在被鲜花包围的山里,春天杏花开时他抱着酒瓶醉卧花丛,秋天菊花开时他折下花枝插在白发上。这里用两个季节的代表花(杏花的热烈、菊花的清冷)展现老人与自然相伴的闲适生活。他自豪地说:屈原笔下的落花、陶渊明的东篱菊花,都比不上我家漫山遍野的金色菊花——这里"黄金为地香为国"用夸张手法,把菊花比作铺满大地的黄金,花香仿佛能香透整个国度。
2. 最爱的菊花(中间4句)
特别提到一种叫"一丈黄"的菊花(形容花株高大),在月光下晶莹剔透,枝条都探出墙外。有趣的是,那些找酒喝的醉汉找不到酒,却沾了满身花香——这个画面既幽默又诗意,用花香替代酒香,突出菊花的魅力。
3. 城市买花(最后4句)
如今老人暂住咸阳城里,虽然忙得顾不上赏花,还是花百文钱买一株菊花放在案头。最后一句"聊伴诗人发幽意"最妙:这株菊花不仅是植物,更是能激发诗意的知己,暗示老人虽在尘世,仍保持着山居时的风雅情怀。
全诗通过"山野赏花"与"城市买花"的对比,用菊花串联起不同时空的生活片段。最打动人的是老人对生活情趣的坚持:年轻时醉卧花丛的狂放,年老后折花簪发的顽皮,到城市里"买一朵花陪伴写诗"的细腻,始终保持着对美的敏感。诗中"花"既是自然之物,也是精神寄托,老人与花的关系,其实就是他与美好生活的关系。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