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佛教修行从入门到精进的过程,用生活中的比喻让深奥的佛理变得亲切易懂。
前两句用"牧牛图"和"七祖真容"两个具体意象,描绘出寺院里常见的修行场景。就像我们家里会挂励志海报一样,寺院墙上挂着教导修行的图画,祖师们的画像也摆在重要位置,这些都是修行路上的指引。
后两句是全诗精华,用"粗浅法"和"从粗入细"的对比,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修行道理:再高深的佛法,也要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就像学做饭要先学会洗菜切菜,修行也要从最简单的坐禅、念经开始,慢慢才能领悟更深层的智慧。"无馀"二字点明最终目标,就是达到彻底觉悟的境界。
全诗妙在把抽象难懂的佛学概念,转化成"从学走路到会跑步"这样人人都能理解的成长过程,让读者明白修行不是虚无缥缈的事,而是一步步踏实前进的实践。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