汎舟黄颡湖望梅山
汎舟黄颡湖,望见梅仙山。
嵯峨结宝髻,皛淼浮银湾。
长风荡青蘋,雪浪相飞翻。
鱼龙现怪诞,水怒山自閒。
讵知神灵意,杳在虚无间。
缅思学仙尉,一去何时还?
幽姿不可见,高风邈难攀。
落日动箫鼓,把酒酬潺湲。
嵯峨结宝髻,皛淼浮银湾。
长风荡青蘋,雪浪相飞翻。
鱼龙现怪诞,水怒山自閒。
讵知神灵意,杳在虚无间。
缅思学仙尉,一去何时还?
幽姿不可见,高风邈难攀。
落日动箫鼓,把酒酬潺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游览黄颡湖,远望梅仙山时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神话联想,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实景:作者泛舟湖上,看到梅仙山高耸入云,山顶像梳着发髻,湖水银光闪闪。这里用"嵯峨"形容山势险峻,"皛淼"表现湖面广阔闪亮,画面感很强。
中间六句写动态奇观:大风吹动浮萍,湖面掀起雪白浪花,仿佛鱼龙在水中翻腾。但无论水面如何汹涌,山始终静静矗立。这种动静对比暗示:自然界的狂暴与宁静都是常态,而神仙的意志却难以捉摸。
最后六句转入抒情:作者联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学仙尉"),感叹仙人一去不返,仙姿难见。在落日余晖中,他只能对着流水饮酒,寄托追慕之情。这里的"箫鼓"可能是实写船上音乐,也暗含祭祀仙人的意味。
全诗亮点在于: 1. 画面感极强,从远山到近水,从静景到动态,像放电影一样展开 2. 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山的静默 vs 水的动荡,现实的景物 vs 虚幻的神仙 3. 情感层层递进,从赏景到怀仙,最后落回现实中的怅惘 4. "鱼龙现怪诞"等句充满奇幻色彩,给山水诗增添神秘韵味
诗人表面写山水,实则借景抒发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这种"求而不得"的惆怅,正是许多古代文人面对壮丽山河时的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