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拜访仲子庙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代贤人仲由(字子路)高尚品德的敬仰。
前两句点明地点: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仲子庙坐落在济水南岸。这里用"遗村"暗示历史的悠久,"济水阴"(水南为阴)则准确标定位置。
中间四句通过两个经典典故展现子路的品格:
1. "结缨"讲的是子路在战斗中宁可系好帽带从容赴死,也不愿狼狈逃生的故事,体现他重视尊严胜过生命。
2. "负米"说的是子路年轻时家境贫寒,却坚持长途背米回家奉养父母的孝行。
这两个故事一死一生,完整展现了子路"忠孝两全"的形象。
后四句写作者在庙中的活动:夕阳下抚摸碑碣(石碑),清风吹过剑鼻(镡指剑柄末端),引发无限感慨。最后两句尤为深刻:虽然子路"与朋友共车马衣裘"的豪爽作风已成往事,但他重义轻利的精神至今仍在传承。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通过具体场景和典故的穿插,既描写了古迹风貌,又赞颂了传统美德,古今交融,耐人寻味。特别是选取"结缨""负米"这两个反差强烈的细节,生动塑造出一个立体饱满的贤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