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访友的闲适场景,充满禅意和生活趣味。
前四句像一组镜头:诗人穿着宽大的深色衣服,骑着一匹瘦马,慢悠悠地走在幽深的山路上。到了寺院发现朋友不在,就悠闲地看僧人移植桂树——这种不期而遇的闲适感,展现了古人访友时随遇而安的雅趣。
后四句转入对寺院艺术的欣赏:石碑上的字迹秀美温润,壁画笔法神奇精妙。诗人不禁感叹:出家人怎么会有如此高雅的品味?原来是因为寺院住持("老子"指深传师)本身就痴迷这些艺术。
全诗妙在把日常小事写得很有意境:瘦马、山路、移树这些普通画面,配上石碑、壁画这些文化元素,立刻有了文人雅趣。最后用"秘耽之"这个俏皮说法,既点明主人品味,又带着朋友间的调侃,让整首诗在雅致中透着亲切。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