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化石
朝采桑,暮采桑,采桑那得盈顷筐。
桑芽初萌才似粟,邻姑把蚕试新浴。
侬家蚕早未成眠,邻家已卖新丝钱。
羞将辛苦与人语,妾命自知蚕叶比。
道上何人紫花骢,掷金携玉言从容。
坚持素志不我爱,将身化作青芙蓉。
千秋万载江边立,风雨淋漓如诉泣。
我来此地牧远氓,秉笔修词重叹息。
桑芽初萌才似粟,邻姑把蚕试新浴。
侬家蚕早未成眠,邻家已卖新丝钱。
羞将辛苦与人语,妾命自知蚕叶比。
道上何人紫花骢,掷金携玉言从容。
坚持素志不我爱,将身化作青芙蓉。
千秋万载江边立,风雨淋漓如诉泣。
我来此地牧远氓,秉笔修词重叹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采桑女子的悲惨命运,通过她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第一部分写女子辛苦采桑却收获很少("桑芽初萌才似粟"),邻居家的蚕已经卖了好价钱,而自己家的蚕还没长大。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女子的不幸。
2. 第二部分写路上来了个骑着骏马的富贵公子("道上何人紫花骢"),想用金钱收买她,但她坚守节操("坚持素志不我爱"),最后化作江边的石像("将身化作青芙蓉")。这里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她宁死不屈的精神。
3. 最后四句是作者的感叹,说石像历经风雨好像在哭泣,自己作为地方官看到这个景象深感痛心。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采桑女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妇女的双重苦难:既要承受繁重的劳动,又要面对权贵的欺压
- 通过"化石化"的想象,歌颂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格
- 语言朴实但感情真挚,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诗中的"青芙蓉"指石像,用花的形象反衬主人公命运的悲惨;"牧远氓"是说治理百姓,表现了作者作为官员的责任感。全诗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