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廿五行
前月今日风若掣,今月今日雨不绝。颓垣败壁补未完,注栋倾盆势尤烈。
对床不辨儿女啼,悬天但恐星河决。遥看密泻同织丝,复有大片如飞雪。
夜来沾洒愁图书,似闻挥霍鸣金铁。昨听父老指顾言,目数群龙迸空裂。
海中沙县全城翻,邑里谯楼半腰折。皇天高照正森严,圣主中兴自超轶。
岂伊玄化复偶然,无乃苍生自诒孽。拥衾转辗苦待明,四野茫茫混鱼鳖。
禾头生耳须浪传,灶底产蛙幸虚设。不然东南财赋区,宁免宵旰劳符节。
小臣幽忧才一家,终岁饥寒讵堪说。仰天端拜意独深,捧日何能计应拙。
挽回光霁敢望多,今夕明朝事终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不断的暴雨灾害,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切的忧虑,展现了自然灾害对百姓生活的摧残。
开头用对比手法写出天气的极端变化:上个月狂风肆虐,这个月暴雨不停。房屋还没来得及修补,又被更猛烈的雨水冲击。屋里一家人挤在一起,连孩子的哭声都听不清,只能担忧地望着天空,害怕银河决堤(夸张手法,形容雨势极大)。
接着用比喻描绘雨景:远看雨丝密得像织布,近看大雨点又像飞雪。夜晚雨水渗进来弄湿书籍,雨声听起来像金属碰撞般刺耳。当地老人惊恐地指着天空数龙(民间认为暴雨是龙在争斗),提到附近县城已被洪水淹没,城楼都塌了半边。
中间转向对现实的思考:虽然皇帝圣明、朝廷严明,但这样的天灾是偶然还是百姓自己造的孽?(这里隐含对现实的无奈)诗人裹着被子辗转难眠,想象着田野变成汪洋。有人传言庄稼发芽了(其实是泡烂了),又说灶台里长出青蛙(夸张表现积水严重),但这些传闻都不靠谱。
最后表达深深的忧虑:东南地区是朝廷财赋重地,这场灾会不会让皇帝操心?对比自己的小家挨饿受冻,这些都不算什么了。诗人仰望天空虔诚祈祷,虽然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还是希望能帮上忙。结尾带着一丝希望:暴雨终会过去,明天或许会好。
全诗通过暴雨灾害的描写,既展现自然力量的可怕,又透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小人物面对灾难时的无力感与微弱希望。比喻生动(如"银河决堤""雨如飞雪"),细节真实(漏湿书籍、灶台生蛙),情感真挚,能让现代读者直观感受到古代百姓在自然灾害前的艰难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