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周造士扇头

极浦澹远姿,遥峰写修眉。
清晖袭房栊,缃帙生华滋。
嘉尔日在泮,还山仍下帷。
唯应结幽兴,与我琴心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书斋生活图景,充满文人闲适的情趣。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画面之美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远处的水面波光淡淡,青山的轮廓像女子弯弯的眉毛。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架上,让书本都显得更有光彩。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清幽淡雅的氛围,就像用文字画的水墨画。

2. 读书之乐 "嘉尔日在泮"说的是欣赏你(周造士)每天在学宫读书,"还山仍下帷"指回家还放下帘幕继续苦读。这两句用对比手法,既赞美友人勤奋,又暗含对隐居读书生活的向往。

3. 知音之谊 最后两句最有味道:诗人说"我们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保持这种心灵默契,像琴声一样心意相通"。这里用"琴心"的比喻,把文人之间超越言语的精神交流写得特别动人。

整首诗妙在把日常读书场景写得充满诗意,没有直接抒情,却通过"远山、阳光、书本、琴声"这些意象,自然流露出对清雅生活的喜爱和对知音好友的珍视。就像我们现代人拍下一张阳光下的书桌照片,配文"岁月静好"的感觉,只不过古人表达得更含蓄优雅。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