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同时借古喻今,表达了对治水问题的思考。
开头两句用夸张手法写黄河的源头之高远——仿佛从天而降,流经积石山和龙门时河道漫长艰险。"道路赊"暗示治水之难。
中间四句通过四季变化展现黄河的不同面貌:秋风时河水在瓠子堤回旋,春汛时桃花水泛滥成灾;浪涛高过千金堰(古代水利工程),湍急的水流让八月乘筏航行都变得危险。这些描写既展现黄河的雄浑气势,也暗示水患的威胁。
最后两句借古讽今:提到汉代贾让的治河三策(上策放河入海、中策分流减洪、下策加高堤防),感叹如今治水只知花钱加固堤坝,却像把钱财白白扔进泥沙。诗人通过对比,批评了当时治水策略的短视。
全诗将黄河的壮美与忧患意识相结合,既有对自然力量的赞叹,又包含对民生问题的关切,体现了古代文人"心系天下"的情怀。比喻生动(如"金钱委泥沙"),历史典故的运用也加深了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