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步至书局访刘恭甫明经 其二

兹阁夙所登,十载去如箭。山仍昔年青,林增今日茜。

同游二三子,宿草秋坟遍。独有刚水翁,尚遗标题粲。

既切嗣宗悲,复深浚仲叹。白衣倏苍狗,真妄俱泡幻。

抚景嗟劳生,未觉风尘倦。混俗无乃伤,枳鸾等蒿鴳。

何当藉半榻,希踪华阳彦。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雨后散步去书局拜访朋友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头说"这个阁楼我以前常来,但十年光阴快得像箭一样飞走了",用"十载去如箭"生动表现了时间飞逝。接着写"山还是那么青翠,树林却比从前更茂盛了",通过自然景色的对比暗示物是人非。

中间部分最令人伤感:"当年一起游玩的朋友们,如今坟头都已长满秋草",只有一位叫"刚水翁"的老友还在,他题写的字迹依然鲜明。这里用"宿草秋坟"的画面直接呈现生死相隔的残酷,而幸存老友的字迹成为唯一的慰藉。

后面作者抒发双重感慨:既像阮籍(嗣宗)那样为逝者悲伤,又像嵇康(浚仲)般感叹人生无常。用"白衣变苍狗"的比喻(出自杜甫"天上浮云似白衣,须臾改变如苍狗"),说人生就像白衣瞬间变成黑狗,真假虚实都如泡沫般虚幻。

最后表达矛盾心境:虽然感叹人生劳苦,却仍未厌倦尘世;觉得混迹俗世会伤害本性,像凤凰(枳鸾)沦落到与麻雀(蒿鴳)为伍;最终向往能像南朝隐士陶弘景(华阳彦)那样,拥有半张床榻的清净生活。

全诗通过寻常的访友经历,串联起对故人、时光、生命的深刻思考,在山水依旧与人事全非的对比中,展现了中国文人典型的人生感悟。语言上善用比喻(箭、泡沫、苍狗)和典故,将抽象的人生感慨具象化,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