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与僧人同游的闲适画面。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人物与场景
诗中的"王谢"借指南朝贵族,这里代指高雅文士。他们带着一位越地(今浙江一带)的僧人,共同搀扶着山中老者,坐在吴地(今江苏一带)的亭子里。这种跨地域的人物组合(越僧、吴亭)和身份搭配(文人、僧侣、隐士),营造出超脱世俗的氛围。
2. 生活状态
"身闲"二字是诗眼,主人公完全沉浸在当下的闲适里,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为官的日子。这种刻意"遗忘"正是对官场生活的主动疏离,突显出对自由生活的珍视。
3. 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展现他们的日常:随性地吟诗、专注地读道经。"落落"这个词很有意思,既形容吟诗时潇洒不拘的样子,又暗含他们高洁坦荡的品格。把吟诗和读经并列,体现了文人将诗歌艺术与道家思想融合的精神世界。
全诗妙在通过几个简单动作(携、坐、吟、读),就勾勒出古代知识分子理想的生活图景——远离功名、亲近自然、结交方外之人、在文艺与哲思中找到心灵归宿。这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释永颐
释永颐,字山老,号云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居唐栖寺。与江湖诗人周晋仙、周伯弜父子等多有唱和。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上天竺佛光法师抗拒权贵侵占寺产,愤而渡江东归时,颐曾遗书慰问。有《云泉诗集》一卷传世。事见本集末附《上天竺志》永颐小传。永颐诗,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简称汲古阁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