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禅宗顿悟的境界,用几个生动比喻破除人们对佛法的刻板认知。
第一句"一口吸尽西江水"像在说:真正的悟道不是慢慢积累知识,而是一瞬间领悟全部真理,就像把整条江水一口喝干。但作者马上说这其实"未足奇",因为真正的智慧不在惊天动地的表象。
"身含无尽虚空"指人的本性本就包含整个宇宙,这种境界不是靠逻辑推理能得到的("非拟议")。后面"非心非佛"、"即心即佛"两组矛盾的说法,是在打破人们对"佛"的固定概念——既不能执着于"心就是佛"的教条("寐语"指梦话),也不能死板地否定。
全诗精髓在于:真正的开悟超越所有概念和二元对立,既不是否定一切,也不是肯定某个具体形象。就像我们突然看懂一个笑话的瞬间,不需要复杂推理,但这种领悟又包含无限深意。作者用夸张的比喻和矛盾的说法,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让人直接体会那种不可言传的禅悟状态。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