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波州汎南登山时看到的壮丽山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山峰的高耸:东峰看西峰,已经和蓝天相接;南峰更加孤高,感觉已经超出天际。这里用"碧天界"和"出天外"的夸张手法,突出山峰的高峻。
接下来两句写云彩:峰顶的云朵久久不散,好像在天空之外还要回头张望。这里把云朵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
然后笔锋一转,写登山感受:前山走完后山又挡住去路,这时作者突然领悟到老天爷的良苦用心——用连绵起伏的山峦像屏风一样,把贵州和楚地(湖南湖北一带)分隔开来。
全诗通过描绘高山、云海的壮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天公用心苦"的感悟很特别,把地理分界想象成上天的精心安排,既赞美了山河的雄伟,又暗含对自然造化的赞叹。诗中"界"字重复出现,巧妙地把空间分隔(天地之间、黔楚之间)的主题贯穿始终。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