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留守待制)视察学府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教育文化的温馨画面。
前四句用简单自然的意象铺陈场景:官员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演道开谈席),乘坐的车驾停在学府前(观文降使轓)。初春时节,水边的芹菜叶子还很单薄(水寒芹叶薄),但杏树已早早萌发出繁茂的绿荫(春早杏阴繁)。这里用芹菜和杏树的对比,既点明早春时令,又暗喻学子们虽然稚嫩但充满生机。
后四句转向人情互动:学子们听闻教诲高兴得玉佩叮当作响(喜动青青佩),官员带来的新鲜见解让人听得入迷(新闻亹亹言)。最末两句尤为动人,说孤独求学的寒门学子(孤生)也能享受到教育的滋养(荷乐育),这种教育公平让人始终赞叹孔子的伟大(终始诧丘关,"丘"指孔子)。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芹菜嫩叶"和"繁茂杏荫"的对比,巧妙展现早春特征与教育生机
2. "玉佩响动"这个细节生动呈现学子们的欣喜
3. 最后点出教育改变寒门学子命运的主题,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诗人通过视察学府这件小事,传递出对教育的热忱和对公平的追求,像一幅充满书卷气的古代校园速写,读来清新又温暖。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