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路馀千里,行行雪洒衣。
诸峰何日别,一锡犯寒归。
夜宿谁闻磬,晨斋自采薇。
遥知到禅宇,猿鸟共开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长途跋涉、风雪归寺的修行生活,展现了僧人清苦却自在的精神世界。

前四句写行程:僧人要走千里远路,雪花不断飘落在衣袍上。他翻越一座座山峰,拄着锡杖冒着严寒赶回寺院。这里用"雪洒衣"、"犯寒"等词,生动表现了路途的艰辛,但僧人依然坚定前行。

后四句写修行日常:夜里独自听寺院钟声,清晨自己采摘野菜充饥。最妙的是结尾,诗人想象当僧人终于回到寺院时,连山中的猿猴和小鸟都会欢喜地为他开门。这个拟人化的描写特别温暖,把枯燥的修行生活写出了诗意,也暗示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全诗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雪中独行"、"采薇为食"、"猿鸟迎门"这些充满画面感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僧人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以及他内心那份不受外物干扰的平和。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中那种在清贫生活中依然保持的从容与诗意。

孙何

(961—1004)蔡州汝阳人,字汉公。少识音韵,善诗文,为王禹偁所重,与丁谓齐名。太宗淳化三年进士第一。累迁右司谏。真宗朝历权户部判官、京东转运副使、判太常礼院、知制诰掌三班院。屡有建言,尝疏请将三司所辖还户部,渐复六部各司其职之制,又极论军政腐败,将帅无能及畏懦玩寇等。有《驳史通》及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