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写给朋友的一首和诗,主要表达了对官场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用比喻手法写官场现状:
1. "滔滔陆海与潘江":用陆机和潘岳两位大文豪比喻官场人才济济,但暗指多数人只是随波逐流。
2. "天下美官容易得":看似说当官容易,实际是反话,讽刺官场中靠关系就能上位。
3. "世间清论苦难降":说在这个环境下,保持清白名声反而很难。
中间两句用动物作比喻:
1. "龙随凡介便俦伍":龙(人才)被迫和鱼虾(庸人)混在一起,比喻人才被埋没。
2. "鹤耸孤云谁等双":鹤(清高之士)独自站在云端,找不到同伴,说明真正的高洁之士很孤独。
最后两句表明态度:
1. "一马二童吾计决":直接说自己的决定是带着简单行装(一匹马两个童仆)归隐。
2. "山中花竹总麾幢":把山里的花草竹子比作仪仗队,表示隐居生活比当官更自在。
全诗精华在于:
- 看透官场:指出官场表面光鲜实则浑浊
- 保持清醒:不愿同流合污,宁可做孤独的鹤
- 选择归隐:用山中自然美景对比官场虚名,表明更看重精神自由
诗人用龙鹤、花竹等生动比喻,把复杂的官场感悟和人生选择写得通俗易懂,最后落脚到"简单生活最可贵"的智慧,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