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皇恩寺

上国僧游去,山门日自开。
绀园依绿草,画壁上苍苔。
谷暗猿初断,林空鹤又回。
惟馀旧童子,笑问客何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去拜访一座古老寺庙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悠远的意境。

开头两句说"上国僧游去,山门日自开",意思是曾经在这里的高僧已经云游他方,但寺庙的山门依然每天自然敞开。这里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描写寺庙环境:"绀园依绿草"写寺庙建筑掩映在绿草中,"画壁上苍苔"说壁画上长出了青苔,"谷暗猿初断"描述山谷幽暗猿声刚停,"林空鹤又回"写树林空寂时有白鹤飞回。这些描写共同营造出一个幽静、略带荒凉但又充满生机的寺庙环境。

最后两句最有趣:"惟馀旧童子,笑问客何来"。寺庙里只剩下一个老童仆,笑着问客人从哪里来。这个细节让整首诗突然生动起来,既有物是人非的淡淡伤感,又带着一丝温暖的幽默感。

整首诗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通过几个简单却富有意境的画面,表达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但又透露出一种超脱的宁静。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最耐人寻味的意境。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