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自草堂将归过古之樊川亦有所感而不能已于言也

斗城南畔杜陵边,旧是将军食邑田。
屠狗亦匡刘季业,牝鸡谁道吕媭贤。
当年壮志今安在,此日英风尚凛然。
禾黍高低残照里,路人犹指是樊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路过古樊川时有感而发,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前两句点明地点:长安城南的杜陵一带,曾是汉代名将樊哙的封地。这里用"斗城"代指长安,"食邑田"指古代贵族受封的土地。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用两个历史典故抒发感慨: - 樊哙虽是杀狗的屠夫出身,却辅佐刘邦成就帝业 - 吕媭(樊哙之妻)虽出身高贵,却因参与叛乱被后世诟病 诗人借此表达:英雄不问出处,而所谓"高贵"之人未必真贤。

后四句转入现实感慨: - 当年的壮志豪情如今何在? - 但英雄气概至今仍令人敬畏 - 夕阳下的田野高低起伏 - 路人仍指着这里说"这就是樊川"

全诗通过古今对比,表达了三个层次: 1. 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令人深思 2. 英雄气概穿越时空依然动人 3. 繁华终将逝去,唯有传说长存

语言特色: - 用"屠狗""牝鸡"等通俗比喻 - "禾黍""残照"营造苍茫意境 - 最后两句画面感极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用简单常见的意象(田野、夕阳、路人),道出了深刻的人生感悟,让读者在平凡景物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