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冬夜与老友叙旧时,回忆青春岁月后发出的感慨。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前四句回忆二十年前:当时和一群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一起赴京赶考,大家都意气风发。但如今再看,当年同伴中很多人的名字已经出现在朝廷贬谪名单上(暗示仕途失意),更有不少人已经长眠地下("玉树埋"指年轻才俊早逝)。
后四句回到现实:没想到还能和老友在曾经工作过的衙门(红药省)重逢,一起重游当年常走的绿槐街。面对物是人非的景象,诗人感叹自己年纪大了却一事无成,年轻时立下的志向都落了空,却找不到什么办法来改变现状。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我们都老了,但梦想都没实现"的共鸣感。诗人用"贬谪名单"和"坟墓"暗示同伴们的落魄与离世,用"重游旧地"带出岁月变迁,最后用"垂老空怜"道出所有中年人的共同遗憾——时间带走了青春,却没能带来当初期待的成功。这种对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叹,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深切共鸣。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