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清贫生活,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开头两句"迹近不相识,深惭等世人"说作者和世俗之人渐行渐远,甚至到了互不相识的地步,反而为此感到惭愧。这里用反语手法,表面说惭愧,实则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隐士生活:"能除众有句"指他能写出超越常人的诗句;"独得古无贫"说他安于清贫,像古人一样不为物质所困;"釜煮后凋叶"写他用落叶当柴火做饭;"门堆绝客尘"说门前积满灰尘,暗示少有访客。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隐士清苦但自足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还嗤玉川子,乞米仗僧邻"用典故对比:唐代诗人卢仝(号玉川子)曾向僧人借米,而这位隐士更超脱,连借米都不需要。通过这个对比,突出了主人公更高的精神境界。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塑造了一位甘于清贫、精神富足的隐士形象。诗人通过对其日常生活的描写,赞美了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也暗含对追名逐利世俗风气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