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恨辞八首 其七

破除才尽又萦牵,如此相思命在天。趣入形骸能解脱,欲关情性最缠绵。

蚕丝自缚重重茧,蜡烛空熬寸寸煎。回忆未成欢爱日,一泓清澈在山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无法摆脱的相思之苦,像蚕作茧自缚,又像蜡烛燃烧自我,充满无奈与煎熬。

前两句说诗人想放下这段感情,却总是被思念缠绕,这种痛苦似乎是命中注定。"破除才尽"指用尽办法想忘记,"又萦牵"说明思念如影随形。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展现矛盾心理:身体可以逃离,但情感却越陷越深。像蚕吐丝把自己困住,像蜡烛燃烧时滴落的蜡泪,都是自我折磨的过程。"趣入形骸"指身体层面的解脱容易,"欲关情性"说情感层面的羁绊最难斩断。

最后两句通过回忆形成强烈对比:想起当初尚未相恋时,感情就像山间清泉般纯净自然。用"一泓清澈"反衬现在浑浊痛苦的心境,暗示若保持最初的距离或许更好。

全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比喻,把爱情中"想放放不下"的普遍心理写得深刻动人。现代人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明知该放手却做不到,回忆最初的美好反而加深了现在的痛苦。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