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铜官感旧图
伊昔道咸交,盗弄潢池甲。咆哮震宇县,剽忽肆攻劫。
呼啸过城邑,千里联臂胁。烽鼙惨云外,旌竿见危业。
白昼妖氛躔,汹涛势崩压。闾井哀穷嫠,道左泣逃妾。
黯澹天尘昏,凄飙𨔝骚屑。曾侯初视师,戎幕乱军谍。
辕门纵杀气,火焚鹰隼猎。高视清江濆,立待背嵬捷。
艅艎蔽惊濑,风利呼长鬣。白水指盟誓,黄泥污巾袷。
摧锋蹈洪波,忠肝郁劲铁。荩臣天所扶,蛟龙敢吞啮。
章公秉大义,援溺振风烈。遂令奋神韬,总千裂双睫。
雷霆荡氛雺,繁霜扫丛叶。始稽鲸鲵戮,终见鲛鳄慑。
东南卒底定,戡暴资控摄。时平历三纪,川国靡舟楫。
陂溆葭苇深,波镜磨新匣。鱼盐饶物利,华屋骈城堞。
峨峨冠盖交,圭组盈笥箧。岂忆神武略,屡挥军中箑。
元勋今不存,遗徽曜青牒。乘流寻旧垒,浮云灭孤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时的动荡景象,以及曾国藩(曾侯)率军平乱的英勇事迹。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乱世惨状(开头到"道左泣逃妾")
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战乱带来的灾难:起义军("盗")像洪水般席卷城乡,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诗中"白昼妖氛"形容战乱如妖魔横行,"穷嫠泣逃妾"等细节让人看到普通人的苦难。
2. 平乱之战("曾侯初视师"到"终见鲛鳄慑")
重点刻画曾国藩的军事行动。用"火焚鹰隼猎"比喻清军迅猛出击,"白水指盟誓"表现将士同仇敌忾,"忠肝郁劲铁"突出将领的刚毅。后段描写章公(可能指湘军将领)助战,最终平定叛乱,如"雷霆荡氛"般扫清战乱。
3. 战后反思(最后部分)
通过今昔对比发出感慨:三十年后("三纪"),曾经的战场已成鱼米之乡,人们住着华屋、穿着官服("圭组盈笥箧"),却已淡忘当年的浴血奋战。结尾"浮云灭孤峡"暗示英雄事迹如过眼云烟,带有历史沧桑感。
诗歌亮点:
- 比喻生动:把军队比作"鹰隼",叛乱比作"蛟龙",让战争场面跃然纸上。
- 细节震撼:"道左泣逃妾"比直接说"百姓苦"更有冲击力。
- 历史厚重感:通过战前战后对比,让人思考和平的来之不易。
核心精神:
既记录了真实历史事件,又通过强烈的画面对比,提醒后人铭记那些用生命换来太平的无名英雄。最后流露的"被遗忘的忧虑",在今天依然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