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一作横吹曲辞 折杨柳)

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
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
落絮萦(一作缘)衫袖,垂条拂髻鬟。
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思念远方戍边丈夫的情景。以下是对诗中每个部分的分析:

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
春天已经过了一大半,丈夫却还远在边疆没有归来。这里通过季节的变化来表达女子的等待和思念之情。

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
女子感叹自己的青春正在流逝,她亲手攀折了杨柳,既是为了表达思念,也是为了寄托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杨柳在古代常常被用来抒发离别之情和思乡之苦。

落絮萦衫袖,垂条拂髻鬟。
这里用飞舞的柳絮和垂下的柳枝来比喻女子思念时的情态。春风吹动的柳絮萦绕在她的袖口,垂下的柳条轻轻拂过她的发髻,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也使情感表达更加细腻。

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
最让女子难以忍受的是,她已经很久没有收到丈夫的任何消息。她只能一次次地遥望阳关,希望能重新得到丈夫的消息,泪水不禁流了下来。阳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门户,这里用阳关代表边疆,也暗示丈夫远在边疆。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传达出一个女子对远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诗歌的语言虽然简单,但情感却非常饱满,令人感受到古代女子对亲人的思念和焦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