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寒林外,何人此地栽。
春光先自煖,阳艳暗相催。
晓觉霜添白,寒迷月借开。
馀香低惹袖,堕蕊逐流杯。
零落移新煖,飘飏上故台。
雪繁莺不识,风袅蝶空回。
羌吹应愁起,征徒异渴来。
莫贪题咏兴,商鼎待盐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梅》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哀愁,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梅花从盛开到凋零的过程,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下面我用现代的语言来帮你分析这首诗的精髓。

首先,诗的开头“一树寒林外,何人此地栽。”仿佛一幅画,展现了一棵梅花树孤独地生长在寒冷的林外。这里隐含了诗人的疑问,梅花为何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是自然的力量还是人为的栽培?这引人思考。

接着,“春光先自暖,阳艳暗相催。”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梅花,仿佛自然的力量在悄悄催促梅花绽放。这里,诗人把自然的温暖和催促感描绘得细腻而生动。

“晓觉霜添白,寒迷月借开。”清晨,霜使梅花更加洁白,在月光的映衬下,梅花显得更加神秘而美丽。这里诗人用月光来衬托梅花的美丽。

“馀香低惹袖,堕蕊逐流杯。”梅花的香味轻轻吸引过路人的衣袖,飘落的花瓣随着流水漂荡。这里通过梅花的香味和花瓣的飘落,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和哀愁。

“零落移新暖,飘飏上故台。”梅花零落,但新的温暖又带来了希望,花瓣在风中飘扬,仿佛上了故台。这里诗人用梅花的凋零和重新绽放,象征生命的轮回。

“雪繁莺不识,风袅蝶空回。”梅花盛开时连黄莺都不认识,只有风中的蝴蝶空自飞舞。这里通过对比,衬托出梅花的独特美丽。

“羌吹应愁起,征徒异渴来。”羌笛的音乐似乎在哀愁,征途的饥渴之人急切盼望梅花的出现。这里诗人通过羌笛和征途的意象,增添了梅花的哀愁感和人的情感共鸣。

“莫贪题咏兴,商鼎待盐梅。”不要沉醉于赞美梅花的美丽,要知道在治理国家时,盐梅(调味品)也是很重要的。这里诗人提醒人们,虽然梅花令人赞叹,但不要忘记生活的实际需求。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从盛开到凋零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哀愁,同时也融入了人生的哲理与情感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温庭皓

温庭皓,唐诗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国子助教温庭筠弟。大中末,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从事。咸通中,辟徐州崔彦曾幕府。庞勋反,使庭皓草表求节度,庭皓拒之,遂遇害。诏赠兵部郎中。与段成式、韦蟾友善。《全唐诗》存其诗四首。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0、《新唐书》卷九一、《资治通鉴》卷二五一、《唐诗纪事》卷五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