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发出的沉重叹息,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人生的无奈与悲凉。
开篇"风尘濩落鬓毛皤"用风尘仆仆、头发花白的形象,立刻勾勒出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模样。"万感填膺恨未磨"说心里塞满了各种感慨,遗憾始终无法消解。这两句奠定了全诗沉重压抑的基调。
中间四句是老人具体的人生痛苦:眼泪都为儿女流干了("老泪总因儿女尽"),眼睁睁看着家族衰败、亲人接连离世("衰门忍见死丧多")。他感叹人生太匆忙难以预料("人生卒卒真难料"),甚至怀疑老天爷是不是搞错了什么("天道茫茫定有讹"),这种质问带着深深的无力感。
最后两句画面感极强:老人倚着柱子沉浸在痛苦中("倚柱不堪惆怅绝"),看着夕阳斜照在矮墙和槐树枝上("短垣斜日下槐柯")。这个落日余晖的景象,既暗示着生命的暮年,也透露出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
全诗没有用任何华丽辞藻,就像一位老人坐在你对面絮絮叨叨地说着心里话。他说的每个痛苦我们都可能经历或见过——子女问题、亲人离世、对命运的困惑。正是这种真实质朴的诉说,让这首诗特别打动人心,让我们看到古代普通人面对生活苦难时最真实的哀叹。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