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前岁登高日,去今曾几何。
今兹登高日,来岁又高歌。
鼎鼎百年中,岁月如鸟过。
自计三十年,所得殊无多。
思欲稍著书,恐为流俗呵。
不如事心性,颐神养天和。

现代解析

这首诗《九日》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重阳登高,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飞逝的感慨,以及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前四句用"前岁""今兹""来岁"三个时间点,像翻日历一样快速展现时间的流逝——去年登高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转眼又要迎接下一次登高。这种重复的登高场景,暗示人生就像年复一年的循环。

中间四句用"岁月如鸟过"这个生动的比喻,说百年人生其实过得飞快。作者盘点自己三十年的人生,发现真正有意义的事并不多,流露出对虚度光阴的焦虑。

最后四句展现内心矛盾:想写点著作留名,又怕被世俗嘲笑;最终选择"颐神养天和"——即专注修养心性,顺应自然。这个选择看似消极,实则是看透名利后的豁达,就像现代人说的"与其焦虑内卷,不如活得通透"。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登高这个具体场景,引出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语言平实如聊天,却道出了人人都有的时间焦虑,最后给出"顺其自然"的解决方案,容易引发现代人共鸣。诗中"岁月如鸟过"的比喻尤其精彩,把抽象的时间流逝变得可视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