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客有三代器,宝之金玉重。
考制谓尊彝,求形类瓶瓮。
文款隐斑驳,光润岂磨砻。
所嗟去古远,未足适时用。
什袭虽珍藏,弃置相伯仲。
纵有好奇者,相看为玩弄。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收藏古董的故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

有个人收藏了一件祖传的老物件(可能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把它当宝贝供着,觉得比金银珠宝还贵重。他研究后认为这是古代祭祀用的尊彝(一种贵重礼器),但外形看起来却像个普通的瓶瓶罐罐。器物上的花纹已经斑驳不清,但表面依然光滑润泽,不像被刻意打磨过的样子。

诗人感叹说:可惜这东西离现代太遥远了,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派不上用场。虽然主人把它层层包裹当宝贝供着,其实和扔在一边没什么区别。就算遇到对古董感兴趣的人,也不过是拿来把玩欣赏而已。

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古董比喻那些脱离实际的东西——虽然看起来很珍贵,但对现实生活毫无帮助
2. 讽刺了盲目崇古的风气,提醒人们不要为了"收藏"而收藏
3. 最后两句特别生动,说破了古董的尴尬处境:再贵重也逃不过被人把玩的命运

就像现在有人花大价钱买限量版球鞋却从来不穿,或者收藏绝版漫画却从不翻阅一样,诗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看透了这种"为收藏而收藏"的现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