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宿州道中咏蓼花。用梦窗韵

玉波閒浸愁红影,秋心暗惊溪尾。
颤露梢轻,垂烟穗小,柳外疏疏相倚。
飞蜻乍起。
看低搅蘋花,湿云沈翠。
点点星星,未经摇落恁憔悴。
年芳驿堠换早,几丛斜映处,渔舍临水。
晓月人过,西风信到,一种沧浪幽意。
新凉似洗。
问多少秋痕,碎脂零泪。
咽尽凄蝉,客怀惆怅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秋天旅途中的蓼花,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把普通的野花写出了动人的生命力。

上片像用摄像机慢镜头拍蓼花特写:溪水像玉一样清透,倒映着红艳的蓼花,这红色却带着愁绪。纤细的花枝挂着露珠轻轻颤动,穗状的花序像笼罩着薄烟,和柳树相依而立。突然飞起的蜻蜓掠过水面,搅动了水中的浮萍,倒映的云彩也跟着晃动。这些星星点点的蓼花还没到凋零的季节,却已经显出几分憔悴。

下片把镜头拉远,展现蓼花的生活环境:在驿站旁、渔家前临水而开。清晨赶路的人经过,西风送来秋的消息,让人产生隐逸江湖的念头。秋凉像水洗过般清澈,词人忍不住问:这蓼花上凝结了多少秋天的痕迹?花瓣像破碎的胭脂,露珠像零落的眼泪。寒蝉凄切的鸣叫声中,行旅之人满心都是惆怅。

全词最妙处在于把蓼花完全写活了——它不仅是植物,更是能感知秋意、承载愁思的精灵。通过蜻蜓、浮萍、云影的互动,通过"碎脂零泪"的巧妙比喻,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水边摇曳的蓼花,感受到那份清冷的秋意。最后蝉声与客愁的呼应,更是道出了所有羁旅行人的心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