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忆商邱宋介子西湄草堂

雪苑女墙外,水色绿于苔。郭南潭子尤胜,淼淼浸楼台。

长记升平旧事,弥望风亭雨榭,荡桨百壶来。谁向乱前说,说罢使人哀。

西湄好,忆客夏,寄高斋。南烹为余细糁,棐几净纤埃。

君笑热由卿至,仆笑羹应还我,戏语类优俳。摇橹没烟去,背指野棠开。

现代解析

这首词像一幅怀旧的水墨画,用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对友人故居的深情回忆。

上阕开篇用"雪苑白墙""碧绿潭水"的明快色调,描绘出商丘城南那处被水环绕的西湄草堂。水面倒映着楼台,当年太平岁月里,这里曾是文人泛舟饮酒、赏玩亭台的热闹场所。但一句"谁向乱前说"突然转折,暗示战乱后的物是人非,欢愉往事都成了令人心碎的回忆。

下阕转入温馨的生活片段:夏日做客时,主人细心准备南方风味的小食,擦拭干净书桌。主客之间"你笑我太热情""我笑该分我羹汤"的玩笑话,活灵活现展现出知己相处的轻松氛围。最后离别的画面尤为动人——小船摇进暮霭,回望岸边野海棠静静开放,这个无声的结尾反而让思念之情更加绵长。

全词妙在将大时代的沧桑(战乱前后对比)与小生活的温情(主客相处细节)自然交融。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潭水浸楼台""背指野棠开"这些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份物是人非的惆怅,以及深藏心底的友谊温暖。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既会为逝去的美好时光叹息,又因曾经拥有的温暖而微笑。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