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首示濂孙
读书备行文,书实文之祖。
第为掠剩计,读书事已苦。
经精与子奥,不拒万目睹。
撰述贻后来,古人骨已腐。
其鬼既不灵,何由诉肺腑。
缘何日胝沐,各自矜汲古。
官服肆扯挦,衣绣供拆补。
试观养人物,至宝首禾黍。
嘉谷缘土产,食谷不食土。
买珠羡空椟,笑倒居奇贾。
含英而咀华,后生慎如茹。
第为掠剩计,读书事已苦。
经精与子奥,不拒万目睹。
撰述贻后来,古人骨已腐。
其鬼既不灵,何由诉肺腑。
缘何日胝沐,各自矜汲古。
官服肆扯挦,衣绣供拆补。
试观养人物,至宝首禾黍。
嘉谷缘土产,食谷不食土。
买珠羡空椟,笑倒居奇贾。
含英而咀华,后生慎如茹。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道理:读书不是为了显摆学问,而是要学到真东西。
诗人先打了个比方:书就像粮食的种子("书实文之祖"),但现在很多人读书就像只捡别人收割后剩下的谷穗("掠剩计"),这样读书当然很痛苦。接着讽刺那些死读书的人:古人写的经典再好,作者都死了几百年了("古人骨已腐"),你整天抱着书本死记硬背有啥用?
中间用了个特别形象的比喻:说这些人就像把官服上的绣花拆下来补自己的破衣服("官服肆扯挦,衣绣供拆补"),表面看着光鲜,其实都是拼凑的二手货。又用"买椟还珠"的典故,笑话那些只追求华丽辞藻的人就像买了珠宝盒却把真珍珠扔掉。
最后诗人给出忠告:读书要像吃饭一样,要吸收营养("含英而咀华"),不能连土带谷子一起吞。就像我们吃米饭,吃的是长出来的粮食,谁也不会去吃土啊("食谷不食土")。
全诗核心就一句话:读书要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别做只会掉书袋的书呆子。这种道理放在今天也一样——我们刷短视频、看公众号,不也要学会分辨精华糟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