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曲

江风猎猎吹红旗,舟人结束誇水嬉。
短衣青帽锦半臂,横波鼓鬣飞鲸鲵。
江潮漫漫江水阔,浪花击碎千堆雪。
画桡擘水挽不回,白羽离弦箭初脱。
岿来醉作踏浪歌,应笑吴儿拜浪婆。
朱楼相映绿阴里,两岸人家欢乐多。
饭筒角黍缠五綵,楚俗至今犹未改。
日暮空歌何在斯,不见三闾憔悴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热闹的龙舟竞渡场景,充满了节日氛围和民间活力。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动态的竞赛画面 开篇就用"猎猎"的风声和红旗拉开序幕,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选手们("舟人")穿着鲜艳的短衣青帽,在宽阔江面上与浪花搏斗。诗人用"飞鲸鲵""箭初脱"这样的比喻,让读者仿佛看到龙舟像鲸鱼般破浪、像离弦之箭般冲刺的激烈场面。

2. 欢乐的民俗画卷 诗中穿插着观众视角:两岸绿荫中的朱楼、欢笑的人群,还有用五彩丝线缠绕的粽子("饭筒角黍")。特别有趣的是"踏浪歌"和"拜浪婆"的对比,既写出参赛者的豪迈,又暗含对江南人传统祭祀习俗的善意调侃。

3. 深层的文化记忆 最后四句笔锋一转,点明这是纪念屈原的端午节活动。"楚俗至今犹未改"既说粽子习俗,也暗指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但"不见三闾憔悴时"的感叹,又让热闹中多了一份对这位爱国诗人悲剧命运的沉思。

全诗妙在动静结合:有红旗与浪花的视觉冲击,有鼓声与欢笑的听觉热闹,有粽子的味觉记忆,最后收尾于历史的回响。就像现代人用赛龙舟纪念屈原一样,诗人通过这场水上狂欢,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