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慢

湿阴冱、云迷野渡,雾隐村市。
愁听渔舟远笛,情牵驿路离思。
乍落叶、飘摇风暗起,扫门巷、转误童稚。
念时节番番去何许,经冬客怀滞。
容易。
镜中鬓影憔悴。
想水驿山程行久,往事难再记。
对似旧青衫,空自凝睇。
归期漫计。
尽客舟、来往当门流水。
十七年来烟波里。
移家惯、宛同转蚁。
探芳信、墙阴花共蕊。
任春去、荡逐天涯,且放浪,年年稳醉金尊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漂泊多年的游子,在阴冷冬日里触景生情,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复杂心境。

上半部分像电影镜头般展开:阴云笼罩的荒野渡口、雾气隐没的村庄集市,远处渔船传来哀怨的笛声,落叶在风中胡乱飞舞,连玩耍的孩童都被误导。这些灰暗的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压抑的冬日图景,暗示着游子沉重的心情。"经冬客怀滞"点明主题——这个冬天,异乡人的愁绪就像被冻住般无法排解。

下半部分转向内心独白。游子揽镜自照,发现鬓发已白,想起这些年翻山涉水的漂泊,许多往事都模糊了。虽然穿着和当年一样的青衫,但物是人非。他自嘲地算着归期,看着门前流水般来往的客船,意识到自己就像随波逐流的浮萍。

最打动人的是结尾的感悟:十七年如烟般消散,搬家次数多得像转圈的蚂蚁。虽然也会在墙角赏花探春,但更多时候是放任自己随春天一起漂泊,用酒杯里的醉意来对抗无常的人生。这种"且放浪"的态度,表面洒脱实则心酸,道尽了长期漂泊者矛盾的心理状态——既渴望安定,又不得不习惯动荡。

全词妙在把具象的冬日景物与抽象的人生感慨完美融合,让读者能清晰感受到:时间如何悄悄改变容颜,旅途如何渐渐模糊记忆,而人如何在无奈中学会与命运和解。

庄棫

庄棫(1830——1878 ),字中白,一字利叔,清代词人,学者,号东庄,又号蒿庵。丹徒人,生于道光十年(1830)。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享年四十九岁。著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