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天洞

混沌知谁凿,虚明夜不关。
雨晴松子落,洞湿土花斑。
泉洗金沙净,云封白石閒。
空山千古在,龙去几时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幽静的山洞景象,充满自然灵动的美感。

开头用"混沌"形容山洞像是天地初开时就存在的,不知道是谁开凿的("知谁凿")。山洞里透亮("虚明"),夜晚也不显得黑暗("夜不关"),营造出神秘氛围。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洞中景物:雨后松子掉落的声音,潮湿的洞壁上斑驳的苔痕("土花斑"),泉水冲刷着金沙,白云笼罩着白石。这些意象既真实又空灵,通过"松子落"的声音、"土花斑"的色彩、"金沙净"的触感、"白石閒"的静态,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空山永远存在("千古在"),但曾经居住在此的神龙(象征灵性或仙人)不知何时才会回来。这里用"龙去"暗示山洞曾有仙人居住,现在只留下永恒的自然和人类的怅惘,表达了对超然物外境界的向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将山洞写得既真实可感又充满仙气,最后留下悠远的余韵,让读者在欣赏美景之余,也产生对永恒与短暂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