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韶国师偈

推真真无物,穷妄妄无形。
返观真与妄,真妄亦虚名。

现代解析

这首偈子用简单的语言探讨了"真"与"妄"的哲学关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推真真无物"是说,当你认真探究什么是真实时,会发现所谓的"真实"其实没有具体的存在形式。就像我们想抓住空气,却发现它没有实体。

第二句"穷妄妄无形"则讲,当你深入追究虚妄的东西时,虚妄本身也没有固定形态。好比追着海市蜃楼跑,最终发现只是光影游戏。

第三四句是核心转折:当回过头看"真"和"妄"这对概念时,发现它们本质上都是人为贴的标签。就像给云朵命名"积云""卷云",其实云本身并不知道这些名称。

全诗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我们习惯给事物贴"真实"或"虚假"的标签,但这种区分本身就是人为的。就像说梦境是"假"、现实是"真",但站在更高维度看,二者都是生命体验的一部分。诗人用"剥洋葱"的方式,层层褪去我们对世界的固有认知,最终让我们看到:所有概念都是相对的,执着于分辨真假反而可能错过更本质的东西。

这种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在于:面对复杂世界时,不必非黑即白地判断,可以更开放地接纳事物的多面性。就像VR技术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这首诗早在千年前就提醒我们:所谓的"真实"可能比想象中更富有弹性。

释遇安

释遇安(?~九九二),俗姓沈,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青原下十世,天台韶国师法嗣。太祖乾德中居杭州北关倾心院,开宝七年(九七四)入居光庆寺,号善智禅师。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于滋福殿赐紫,号朗智大师。淳化三年卒。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六、《五灯会元》卷一○、《咸淳临安志》卷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