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沙界人王塔,金绳梵帝游。
言从祇树赏,行玩菊丛秋。
御酒调甘露,天花拂(一作乱)綵旒。
尧年将(一作持)佛日,同此庆时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重阳节时皇帝登慈恩寺塔的盛大场景,展现了佛教文化与皇家庆典的完美结合。

前两句用"沙界人王塔"和"金绳梵帝游"的对比,既点出慈恩寺塔的佛教神圣性(沙界指佛国,金绳是佛教圣物),又暗喻皇帝(人王)的驾临让佛寺更显尊贵。接着用"祇树赏"(佛陀讲经处)和"菊丛秋"的意象组合,把佛教圣地和重阳赏菊的传统习俗自然融合。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庆典场面:御酒像甘露般醇美,天女散花般的花瓣拂过皇帝的冠冕。"天花拂彩旒"这个细节尤其精彩,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花瓣与帝王冠冕的流苏交织,构成一幅动态的华丽画面。

结尾巧妙地把尧舜盛世(尧年)与佛诞吉日(佛日)相提并论,既赞美当下是太平盛世,又暗示皇帝治国有如尧舜,这样的双重赞美手法非常高明。全诗在"同庆时休"的祥和气氛中收尾,留下盛世欢庆的余韵。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富丽堂皇的笔触记录皇家活动时,不着痕迹地融入了佛教元素,既彰显帝国威仪,又透出超脱尘世的意境。就像用金线绣菊花,既华贵又风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