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欧阳广明竹间桃花
雨罢新花明晓日,竹阴琐碎错黄金。
墙头过尽双飞蝶,叶底巧啼何处禽。
玉女洗妆匀浅淡,老龙脱箨著青深。
柔姿敢并高标立,直节时容粉面侵。
爱客分明莫来折,坐舆径造不妨寻。
桃花落后春事已,唯有清风满竹林(以上《卢溪文集》卷八)。
墙头过尽双飞蝶,叶底巧啼何处禽。
玉女洗妆匀浅淡,老龙脱箨著青深。
柔姿敢并高标立,直节时容粉面侵。
爱客分明莫来折,坐舆径造不妨寻。
桃花落后春事已,唯有清风满竹林(以上《卢溪文集》卷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竹林与桃花相映成趣的春日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传递出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
前四句像一组动态镜头:雨停后,朝阳下的新开桃花格外明艳,竹林阴影间洒落碎金般的阳光。蝴蝶飞过墙头,鸟儿在叶底婉转啼鸣——这些细节共同构建出清新灵动的春日清晨。诗人用"琐碎错黄金"形容竹影斑驳,用"巧啼"赋予鸟鸣灵性,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中间四句转入精妙比喻:将桃花比作对镜梳妆的仙女(玉女洗妆),浅淡匀称;将新竹比作褪去旧壳的老龙(老龙脱箨),青色渐深。柔美的桃花与挺拔的翠竹相互映衬,"柔姿敢并高标立"既写花竹相依的自然景象,又暗含对柔中带刚品格的赞美。
最后四句抒发感悟:诗人劝诫游人莫要折花,不妨静坐观赏。当桃花凋谢春事终结时,唯有清风长伴竹林——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坦然接受,也暗喻繁华易逝而风骨长存的哲理。结尾"清风满竹林"的留白,给人余韵悠长的想象空间。
全诗巧妙融合视觉(花色竹影)、听觉(鸟啼)、触觉(清风)的多重感官体验,通过花竹的刚柔对比,传递出对生命短暂与永恒、外在美与内在骨的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比喻新颖贴切,展现出宋代文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生命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