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子方秘书赴广东提举

乘轺岭外丈人回,奉使天南学士来。
万里家声蛮子洞,一门旌节越王台。
驿辞濑口初逢菊,界入潮州客折梅。
莫怪襄阳负韩约,芸香又好赐环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林子方去广东任职的赠别之作,用平实的语言传递了深厚的情谊和祝福。

前两句点明林子方的身份和行程:他像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丈人)乘车前往岭南,又像一位肩负使命的学士来到南方。这里用"丈人""学士"的称呼,既表达尊敬,又暗赞他的才德。

中间四句通过地理意象串联起行程:从蛮族聚居的家乡(蛮子洞),到象征荣耀的越王台;从刚出发时濑口驿站的菊花,到进入潮州地界时友人折梅相赠。这些地名和景物既写实又带象征——菊花代表高洁,梅花象征坚韧,暗示对友人品格的肯定。

最后两句最有人情味:诗人说自己不能像韩愈那样在襄阳践行约定(指不能陪同赴任),但相信朝廷很快会召回这位人才("赐环"是古代召回官员的象征,"芸香"指代朝廷官职)。这里既有歉意,更有对友人仕途的期待。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家常话般的叙述,把路途风景、友人品格、仕途祝福巧妙融合。最打动人的是那份真挚——既为离别遗憾,又为朋友的新征程高兴,还暗含"早点回来"的期盼,像极了现代人送好友去外地工作时的心情。

林亦之

(1136—1185)宋福州福清人,字学可,号月渔,一号网山。林光朝高弟,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赵汝愚帅闽,荐于朝,命未下而卒。有《论语考工记》、《毛诗庄子解》、《网山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