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将军懋光以诖误失官其少也尝手擒舶酋麻叶壮而赠之

虎躯七尺腰十围,明光铁铠裼锦衣。
铎槊攒刺捷若飞,手挟南蕃舶王归。
中军主帅正歌舞,玉带金鱼胙茅土。
十年功高心独苦,犹自低眉趋幕府。
纵令东海不扬波,其若睢盱㧙挡何。
一言不合文吏诃,无事抚髀思廉颇。
莫斩长矛作耕耒,男儿可老新都里。
区区小酋那挂齿,须缚单于报天子。
蓟台万驷求空群,尚书尺一论旧勋。
灞陵醉尉闻不闻,辕门大旗李将军。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讲述了一位名叫管懋光的将军从辉煌到落寞的故事。

第一部分:英雄形象(前四句)
开篇就像电影特写:将军身高七尺虎背熊腰,穿着闪亮铠甲和锦缎外衣。他手持长矛动作敏捷,曾经亲手活捉了南方海盗首领麻叶——这里用"舶王归"三个字,把擒敌的场面写得举重若轻。

第二部分:现实落差(中间八句)
接着笔锋一转:当中军主帅在歌舞享乐时,立下大功的将军十年后却还在幕府低头做事。这里用"玉带金鱼"(高级官服)和"低眉趋幕"形成强烈对比。诗人感叹:就算海上太平了,可官场小人(睢盱㧙挡指奸诈之人)的刁难怎么办?一句顶撞就被文官责骂,将军只能拍着大腿怀念廉颇(借古喻今)。

第三部分:壮志难酬(后八句)
最后发出不平之鸣:别把长矛改成农具啊!男儿不该在新都里养老。捉个小海盗算什么?本该活捉单于(匈奴首领)报效国家。现在朝廷在蓟台(军事要地)选良马,尚书(高官)却只论资历。结尾用李广典故(西汉名将曾被小官刁难),暗指将军像李广一样受委屈。

全诗通过三个反差:
1. 身材魁梧 vs 低头做人
2. 战场英姿 vs 官场受气
3. 远大抱负 vs 现实冷遇
用"铁铠锦衣"到"抚髀思廉颇"的转变,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写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就像一声叹息,让读者感受到封建时代武将的普遍困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