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贫困中与僧人结缘,共同参禅悟道的情景,充满了宁静淡泊的禅意。
开头两句写老者虽然生活在贫困中,但因为结识了僧人("三上人")而有机会参与佛法讲席。"投老"指年老寄居,"法筵"是讲经说法的集会,这里用"启"字显得佛法之门因缘际会而开。
中间四句用自然意象表现修行境界。"青春"与"佛日"形成奇妙组合,暗示修行者虽年老却心怀朝气;"白业"指清净的修行功德,最终能超脱凡尘。"飞锡"是僧人云游的象征,"三山落照"的壮美画面暗含修行者追寻的理想境界。
最后两句用问答形式点明禅心境界。以"江上月涓涓"作比,形容禅心如同江上细碎的月光,既清澈透亮又不执着于形迹,体现了空明自在的禅悟状态。全诗通过老者与僧人的交往,传递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禅理,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