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在湖南湘南一带游玩时的美好回忆,同时寄给一位姓刘的学士朋友。全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湘南水乡的风景和闲适生活,透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直抒胸臆:我写诗的情怀和灵感都来自哪里呢?全都来自湘南的水边啊!开门见山点明湘南是自己创作灵感的源泉。
中间四句用四个生动的画面展现湘南之美:
1. 黄昏时分的岳麓山,晚霞像残存的白色绢帛飘在山间
2. 沙洲上开满香气浓郁的秋菊
3. 在绿树掩映的小径寻找可以煮茶的寺庙
4) 逛遍那些红墙高耸的酒楼
这些画面有远有近,有静有动,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风情,共同构成湘南生活的美好记忆。特别是"煎茶""卖酒"这些生活细节,让画面充满烟火气。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可惜现在在西洛(洛阳)当官,规矩太多,连穿便服随便游玩都做不到。通过对比现在的拘束和过去的自由,更突出了对湘南生活的怀念。
全诗妙在:
1. 用"残白""浓香"等鲜活的形容词让画面跃然纸上
2. 通过"煎茶""卖酒"等生活细节展现真实感
3. 最后用官场束缚反衬游玩之乐,情感更显真挚
4. 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读来仿佛跟着作者游了一趟湘南
李建中
(945—1013)宋京兆人,字得中。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累官太常博士,曾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得太宗嘉赏。历知曹、解、颍、蔡四州。恬于荣利,好吟咏,每游山水,留题自称“岩夫民伯”。善修养之术,奉命参预校定《道藏》。官终判太府寺。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好古勤学,多藏古器、名画。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