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十日前人有诗云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再和前韵二首(原案:前韵原本阙。) 其一

风雨年年横,莺花处处残。
衰颜随节变,幽兴与春阑。
俗眼从渠白,孤衷祇自丹。
平生知任运,那复较暄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和人生起伏时的复杂心境,语言平实却充满哲理。

前两句用风雨摧残花朵、黄莺凋零的画面,比喻人生中无法避免的挫折与美好事物的消逝。"年年"和"处处"的重复使用,强调了这种困境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中间四句展现诗人的处世态度:容颜会随季节衰老,对春天的热情也会消退,但内心依然保持赤诚。别人用势利的眼光("俗眼")看待他,他却坚守自己火热的真心("孤衷丹")。这里的"白"暗指世俗的冷漠,"丹"则象征内心的热忱,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是诗眼:诗人早已明白要顺应命运("任运"),因此不再计较生活的冷暖起伏。这种超脱不是消极认命,而是历经沧桑后的豁达,就像看透四季轮回后不再纠结于天气变化。

全诗用风雨、春花、寒暑等自然意象,巧妙地将人生困境与内心坚守编织在一起。最打动人的是诗人面对外界变化时,那种既接受现实又不改初心的智慧,这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的态度,对现代人应对生活压力仍有启发意义。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