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时享太庙

水木溯源本,豆笾式礼仪。
思文钦世德,贻我幸丰绥。
祇以瞻依切,宁教废彻迟。
继绳惟日励,敢懈藉重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在初夏祭祀太庙时所作,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继承传统的决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祭祀的庄重感
开篇"水木溯源本"用树木有根、水流有源比喻家族传承,说明祭祀是追本溯源的重要仪式。"豆笾"是古代祭器,诗人通过陈列祭器的细节,展现祭祀仪式的规范与庄严。

2. 感恩与传承
"思文钦世德"指追思祖先的文治功德,"贻我幸丰绥"说祖先留下的福泽使国家安康。这两句透露出对祖先功业的感激,也暗含"现在的好日子都是祖宗打下的基础"这层意思。

3. 真挚的情感
"祇以瞻依切"直白地说出对祖先的深切怀念,"宁教废彻迟"表示宁愿延迟撤除祭品也要多陪伴祖先。这里没有皇帝的架子,反而像个舍不得离开长辈的普通人,展现人性化的一面。

4. 自我鞭策
​最后两句是皇帝的自我要求:要像太阳每天升起一样坚持不懈地努力("继绳惟日励"),不敢懈怠才能保持盛世光景("敢懈藉重熙")。"重熙"指盛世,说明他把维持盛世当作自己的责任。

全诗亮点在于:既保持了皇家祭祀的宏大叙事,又流露出真挚的家族情感。乾隆没有空洞地歌功颂德,而是把祭祀现场、个人感受、治国责任三者自然融合,最后落脚到"要继续努力"的实干态度,让庄严的祭文有了接地气的温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