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鄱阳湖口望大孤山次黄伐檀旧韵

江长如带湖如襟,庐山挈领高嵚崟。
大孤欲束湖口住,石脚下插三千寻。
浪头有时过灭顶,嘘吸倒影影亦沈。
康郎彭郎两不妒,微步但觉凌波深。
西江贾儿晚泊棹,东南月上明孤斟。
渚蘩汀芷近楚俗,水味涓㓗神居歆。
群鸥飞尽乱鸦舞,瘿藤瘦棘森成阴。
天青沙白献浓翠,恍悦余目怡余心。
船头击汰船尾卧,末疾不受风霾淫。
马当之险幸巳脱,一壶珍重携千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鄱阳湖口时,远眺大孤山的壮丽景色和内心感受。全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奇与诗人内心的愉悦。

开头四句用比喻手法勾勒出鄱阳湖的辽阔和大孤山的险峻:长江像衣带,鄱阳湖像衣襟,庐山像高耸的衣领,而大孤山则像要拦住湖口,山石直插水底三千寻(古代长度单位,形容极深)。这些比喻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景物的气势。

中间部分描写湖面景象:浪头有时高过人头,湖水吞吐之间连倒影都被吞没。这里用"康郎彭郎"(传说中的水神)不妒忌的拟人手法,暗示湖水平静时的深邃。夜晚时分,商船停泊,月亮升起,诗人独自饮酒,岸边花草散发着清香,仿佛神灵也在享受这纯净的水气。

随后诗人观察到群鸥飞尽后乱鸦飞舞,藤蔓荆棘形成浓密树荫,天青沙白的背景下,山水显得格外苍翠。这些明暗交替的景色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

结尾写诗人在船上的悠闲:船头击水,船尾躺卧,没有受到风沙侵扰。渡过险要的马当山后,诗人感到轻松,就像带着珍贵的一壶酒(比喻简单却珍贵的心境)。"一壶千金"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珍视和满足感。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不仅用眼睛记录风景,更用心灵感受自然。他把险峻的山、汹涌的浪、宁静的月夜、飞鸟草木都转化为内心的愉悦,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诗中比喻通俗却精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鄱阳湖的壮阔和大孤山的险峻。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