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通判八月十五夜招翫月二章

寻常圆魄岂不好,竞爱今宵分外明。
明极只知无隔碍,谁言桂树向中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中秋赏月时的一个有趣发现。

前两句说"平时月亮也挺圆的,但大家偏偏觉得今晚的月亮特别亮",就像我们现在拍照总爱挑滤镜一样,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人们在中秋这天带着特殊感情去看它。

后两句更有意思:诗人发现月亮亮到极致时,整个天空都透亮,根本看不出传说中月宫里的桂树影子。这里偷偷吐槽了"吴刚伐桂"的传统传说——既然月亮通透得像玻璃球,哪来的桂树呢?

全诗妙在两点: 1. 用生活化对比(平时月亮vs中秋月亮)揭示"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心理 2. 用科学观察(月光太亮看不见纹路)幽默拆解神话传说,展现宋代文人理性思考的一面

就像今天有人指着超级月亮说:"这么清楚,根本看不到嫦娥嘛!"既写了月色之美,又带着俏皮的怀疑精神。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